最新活動消息

網路教案徵選活動開始囉!即日起至101年9月28日止,歡迎國中小學教師、師培生投稿報名!

活動辦法介紹

介紹本活動目的、對象、內容等資訊,並詳加說明徵選知稿件格式、注意事項等須知。

網路安全知識庫

分享各種易對兒少造成影響的網路資訊相關議題與解決方式。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從網路依賴現象談起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青少年與兒童上網時數日益增長所衍生的教養問題已漸受世人關注,尤其不少新聞報導直指線上遊戲及社群交友的受害者均以未成年佔多數,故為人師長者應留心身旁孩童的網路使用行為,並針對其不當的使用習慣進行規勸及矯正,以預防孩童產生類似網路依賴的身心病症。 


從依賴到上癮

「正常」的網路使用時數定義是隨者時代更迭而有所變異的,特別是對現代人來說,「飆」網無疑是滿足個人在心理或生理需求上的一個重要行為途徑。而在時間控管得宜的前提下進行各式網路活動,對於使用者本身的生活作息、人際關係甚至是健康狀態皆不至於產生多大的危害,但相反的,若是過度縱情在虛擬世界之中便有可能會對個人的生理與心理造成不小程度的負擔。


談微博風潮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近期網路世界吹起微博風,究竟什麼是微博呢?其實,微博的英文是micro-blogging,也就是一種mini blog,而台灣習慣將blog翻譯成部落格或「網誌」,對岸則習慣稱呼blog為「博客」。所以,我們所熟悉的「微網誌」就是中國網民口中的「微博客」,又可簡稱「微博」。


微博=微網誌

首先,談到微網誌一定不能忽略推特(Twitter),因它的誕生使得微網誌開始盛行,且跟據推特官網所公佈的數字,至2010年9月已有1億7千5百萬人註冊使用推特,顯見其受歡迎程度。而微網誌不同於以往部落格經營型式,需要使用者發表長篇圖文,它強調的是快速、即時的資訊交流或心情分享,故圖文字數限定百字以內,用戶可經由手機簡訊、即時通訊、電子郵件或第三方應用程式發布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e)。而較被我國民眾所熟知的新浪微博,即是以入口網站-新浪網(sina.com.tw)為首的一項微網誌服務,其主要開放給繁體或簡體中文的網民註冊使用。


部落格聰明學習之道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揮別以往媒體訊息僅能單向傳播的舊時代,網際網絡的蓬勃發展,創造了人人皆可利用個人媒體平台傳播訊息的可能性,除了早期架設個人網站的方式外,「部落格」簡易的操作介面與交織互連的網狀形式,讓網路傳播變得簡單,使用者年齡層也更為廣泛。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於2009年公布的一項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就指出,國小學童擁有個人部落格平台的比例已達4成之多。


除了聰明使用 反思更不可少

為了使學童瞭解如何正確的使用部落格,師長們可帶領他們從識讀網路文章、分析文章主題與內容,到教導其使用部落格分享個人想法,來增進學童自身對網路資訊的分析與辨識能力,並在撰寫文章時能進行更深層的反思與建構。此外,部落格教學不僅有介面操作簡單的優點,甚至可於線上分享教學資源或是發布重要的訊息,讓學童彼此與教師間能隨時在網路上進行互動與討論,創造一個豐富的多媒體學習環境。


無所不能的人肉搜索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人肉搜索是什麼

近來一則又一則的「人肉搜索」新聞不斷在媒體上被報導,到底什麼是人肉搜索呢?顧名思義,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網路來查找「某位人士」的資料,而這個被搜索的主角,並非是所謂的社會賢達、娛樂明星、政治紅人或是其他知名的人物,而是社會中與你我類同、名不見經傳的平凡素人。因此,人肉搜索簡單說就是利用網路將某個平凡素人的身家背景等資料給「挖掘」出來。


至於引發人肉搜索的動機,則是當有人對於某網路訊息內容發表者/主角的身分產生好奇時,進而號招眾網友共同查找該事件中的人物相關資料。此方式不但能夠以幾何速度快速的完成查詢結果,更可能找出許多另人意想不到的附加資訊。


不可忽視的網路影視傳播力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網路已逐漸成為現代人最常接觸的媒介,不論是瀏覽訊息、成立部落格、玩線上遊戲,或是進行線上購物及經營網路相簿,民眾皆可依據個人喜好,進行各項活動。然,隨著網路服務的精進,網路影視平台已逐漸崛起發光,成為許多人觀賞影音內容的主要途徑,電視新聞更三不五時援引網友自拍上傳的趣味搞怪影片,或是針對線上影音平台擁有超高點閱率的自拍作品,進行系列主題介紹。


娛樂性十足的線上影音平台

根據資策會(2009)對台灣網友線上影音娛樂行為調查研究,發現線上影視服務相當受到年輕朋友的喜愛。但為何線上影視會成為他們的最愛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數位科技發展使資訊得以匯流,以及攝影器材的推陳出新,使擁有數位相機或攝影機的年齡層逐漸降低;其次,則是線上影音分享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地設立,其不僅操作容易又附屬社群功能,掌握人們網路社交習性。而目前較受歡迎的網路影音平台,包括YouTube、無名小站、Yam天空部落影音分享、I’m TV我的網路電視……等皆有高度的網友人氣支持度。


e指神通的網路資料蒐集術

文◎張嘉倫(台北縣北新國小教師)


身為教師的你,若打算在一節課堂中讓學生分組完成下述題目,你認為全班的達成率有多少? 

1.  請你在北新國小的「教師留言版」上,留話給張老師「祝新年快樂!」

2.  張老師打算從台北搭火車到台南,請幫我找出1月8日下午可以搭乘的車班資訊,包含班次、起訖時間、票價及如何取票。
3.  請上網找出有關「青蛙一生」的資料(限3000字),並將資料寄到老師信箱。

Facebook隱私安全知多少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網路社交平台─Facebook在2009年成為網友間最熱門的話題,該網站除匯集部落格(blog)、心理測驗、小遊戲及聊天室等多項網路功能外,最特別的是它還加強了網路上人與人「虛擬」的互動關係,像是其中的「開心農場」小遊戲,就是讓使用者能前往好友所經營的虛擬農場裡「偷菜」,如此有趣的互動方式引起網友們的迴響,進而促使Facebook在國內瞬間爆紅,對時下年輕人的生活與人際溝通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及轉變。


Facebook社交平台特色

在Facebook註冊帳號時,系統會要求網友輸入真實的個人背景資料及有效的信箱帳號,如此才可以透過資料庫的比對,讓那些也有使用Facebook的昔日親朋好友馬上就能夠發現你的加入,進而聯繫感情。另外它還能交叉比對彼此的好友清單,開創新的社交圈,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彷彿擴大了「真實」的交友圈,重新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模式。


請你跟我這樣做 網路識讀沒煩惱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為什麼恐龍會絕種呢?」、「為什麼下雨過後蝸牛都會跑出來呢?」、「衣櫃有白蟻要怎麼辦?」……,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如果不知道,沒關係,只要連上網際網路查詢,很快地就會有許多解答出現。但是這麼多不同的資料與內容,究竟要怎麼分辨哪一個才是最正確的回答呢?可讓人傷透腦筋。

因此,想要從茫茫網海中披沙揀金,挑出自己最需要,且內容正確無誤的資料,並沒這麼容易,其中有不少「眉角」更是網友們要費神地去留心、注意,才能有效識讀網路訊息內容的真實度。


「網」事知多少,成癮怎麼辦?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暑假過後,家中的孩子還是依舊每天「掛」在網路上不肯下線,甚至影響到他們自己的正常生活與課業學習嗎?如果有這種情形的話,那麼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您的孩子可能有「網路上癮」的徵狀,沉迷於網路之中無法自拔,需要身旁成人的關懷與輔導,以脫離網癮。


網路成癮徵狀 家長須明白

根據中國休閒教育推展協會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年公布的調查顯示,有將近6成的家長會擔心兒少有網路成癮的問題。而所謂的「網路成癮」,就是指使用網路的當事人出現像理智上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因此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沉浸於網路世界中,並且想上網的慾望會越來越強,相對地使用時間也會跟著變長。倘若上網的慾望無法獲得滿足,便會出現身體或心理不舒服的現象,無法專心致志地從事其他活動。


網路潛藏危機、預防勝於治療

文◎王智弘(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網際網路在美蘇後冷戰時期興起,從軍事用途、學術用途擴及至生活與商業用途,而在全世界掀起改變工作與生活的浪潮。根據資策會(2008)FIND經濟部技術處「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統計,截至2008年6月底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為1,014萬人,網際網路應用普及率為44%。網路的影響力已經深入台灣各層面,提供便利也帶來潛藏的問題。


傳播媒體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傳播媒體對現代人而言,早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傳播媒體無所不在的台灣更是如此,媒體的傳播性讓人們得以就環境的變化做出較快的回應,但媒體的感染力也可能造成負向的社會衝擊。學者Stack(2000)回顧全世界293個媒體影響力的自殺研究結果後指出,平均一個公眾人物自殺,透過媒體的報導可能會導致自殺率提高14.3%。如此的媒體影響力當然不能加以忽視。


網路流言「殺」傷力-從韓國明星自殺事件談起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廣受南韓影迷愛戴的女星「崔真實」,今年10月因不堪網路流言攻擊而抑鬱自盡,此一悲劇不單顯示出日益嚴重的網路暴力現象,更顯示傳播媒體的訊息處理及社會公眾的自律意識仍尚待改進,以下將依此問題逐一探討之。



南韓女星自殺事件

南韓女明星「崔真實」5年前遭前夫家暴離婚,自此憂鬱症纏身,爾後又被報導發放25億韓元高利貸給已故明星「安在煥」之假消息重擊,導致身心崩潰。由於崔克服失婚、家暴、獨自扶養兩名幼子的堅毅形象,成為當地婦女的偶像,其自然、生動的戲劇演出,亦為她搏得「國民演員」的美名。然而網路流言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震驚之餘亦不免唏噓。


閱讀e化新世代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傳統紙本的報章雜誌曾是許多人吸收資訊的重要來源,但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卻逐漸改變人們的媒體使用習慣。2007年,《遠見雜誌》的一項調查指出,國內的青少年每週收看電視與上網的時間近40小時,閱讀報章書籍卻不到4小時,由此可見電子媒體的重要性已超越了傳統平面媒體。


電子紙張新發展

平面媒體市場的萎縮,除了受到人們媒體使用習慣改變的影響外,由於近年來平面媒體製作報紙、雜誌及書籍所需的紙漿、燃油價格的飛漲,更使得生產及運輸成本愈來愈高,終致其發展日漸惡化。鑑此,紙本印刷的各式平面媒體不得不開始走向電子化,不論是報紙、漫畫或書籍紛紛推出電子版,希望藉由網路這個愈來愈多人使用的媒體平台,吸引更多人來閱讀。


淺談網路爆料風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傳播科技的發展快速及八卦媒體的興盛,帶領起全民爆料的風氣,然而「爆料」不只出現於電視或報紙媒體中,就連網路也逐漸吹起這股風潮,尤其當網友在網路上發表不當言行而成為眾矢之的時,就會有許多網友發揮偵探窮追不捨的精神,公布當事人各項私人資訊以進行公開集體撻伐。


網路爆料產製中心

在台灣,網路上最大的爆料來源就是知名BBS站「PTT」。「PTT」的使用者眾多且討論主題豐富,其所形成的獨特文化常成為時下年輕人的流行風潮,也成為各大媒體記者新聞報導的取材來源。


拒當網路消費「冤大頭」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你是否有此經驗:看著牆上時鐘顯示已近午夜時分,商家大多關門休息,卻壓抑不了心中蠢蠢欲動的逛街/消費慾望,但是又何奈的心情苦無宣洩之處嗎?沒關係,那就去逛逛24小時不打烊的網路商店吧,若是要找二手或絕版的商品,拍賣網站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裡面的東西可說應有盡有,一點也不輸給實體商店。

網路消費雖然方便多元,但你知道網路交易和一般購買有什麼不同,應該要注意什麼才不會讓自己莫名成為冤大頭,攪亂原本愉快的購物心情嗎;或是依舊對網路交易抱持觀望的懷疑心態,擔心受騙上當,而遲遲不願接受運用呢?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分享是種美德?-從陳冠希自拍照曝光事件談網路散布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年節時期,香港娛樂圈爆發了話題性十足的八卦新聞-陳冠希和眾女星的性愛自拍照,因為電腦送修因素而被有心人士的曝光利用,促其透過網路如野火般的綿延散布。一時間,網友們瘋狂地下載觀賞,人們的關注焦點從照片是否真實,有無合成造假的痕跡等,到後來確定照片屬實無疑後,討論的議題更跨及對女星樣貌身材的品頭論足、陳冠希的個人道德操守和背後那錯綜複雜的男女情愛關係。


驚人的網路傳布

綜觀陳冠希自拍照事件之所以會鬧的如此沸沸揚揚,佔盡春節假期所有的新聞版面,網路於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香江地區最早流散出這些照片的媒體便是網路,散布者自稱為「奇樂」-與當紅漫畫《死亡筆記本》中自稱為正義化身的主角同名,並且手握有數百張陳冠希與眾多女星不雅的自拍照,逐日地將部分照片張貼在網路上。照片一貼出後,便有為數可觀的網友們競相下載觀看,參與這讓人臉紅心跳的明星私密性生活。


垃圾訊息不要來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相信許多人都有如此經驗,每每至家門外的信箱收信,總會發現其中有一大疊五花八門的廣告傳單,但我們卻無法直接將它們丟棄,而必須張張翻閱,看看這落廣告單中是否有夾雜著自己的信件。審閱所浪費的時間及氣力尚且不估,如一不小心誤扔自己的重要郵件,那才是真正的麻煩所在。


垃圾信件氾濫

隨時代推演,原本個人手寫的書信往來日漸被甚是方便的電子信件(e-mail)取代,但也因為電子信件大量縮短了書信撰寫及寄送的作業時間和手續,連帶使得垃圾訊息的流通生產也更為簡易,氾濫成災。根據網路科技公司賽門鐵克的調查,2004年網路中所有的電子郵件約有6成為垃圾廣告信件,最新的2007年3月份調查數據則更竄升至近8成,無不顯示垃圾郵件比例之高。


網路使用者的資料安全保密守則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你最常做的事是寄發e-mail與朋友連絡?還是使用部落格或是參與網路討論區發表高見,或者進行網路拍賣及線上購物呢?網路世界的無所不能,是其最迷人的地方,上述的各種便利功能雖然表面看來似乎免費可得,不過要能使用這些網站功能,卻有一段如同「與魔鬼的交換」的過程-你得交出你的身家資料。


為何非「會員」不可?

在各種電子商務網站的行銷方法中,會員制行銷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手法之一,因而逐漸為各類網站所用,尤其是大型的網路公司,網路使用者幾乎都必須加入該網站的會員,才能獲得服務。成為會員所需提供的資料不一,基本資料如姓名、生日、電話、地址等,甚至有網站會要求提供身分證字號以避免重覆註冊情形。而各種網站要求使用者留下資料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項:


行動媒體新世代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手機,起初的設計構想原是可攜式的電話設備,方便人們彼此間的連絡通信,然而這小小的方寸之盒卻因為現代電訊科技的進步,從單純的行動電話功能轉變為現今的多媒體整合平台-手機不但可以用來播放影片、上網、聽廣播或音樂、閱讀新聞、查詢資料、玩遊戲等,甚至連行動電視的功能也正逐漸開發使用中。個人式的多元「口袋媒體」效能,讓人不禁讚嘆。


手機上網的革新

手機上網的功能既存已久,多年前的WAP上網,傳輸速度每秒只有10KB上下,使用者要瀏覽完整的網頁需花費些許時間等待頁面的開啟完成。而為配合低 緩的傳輸速度,大部分網頁的編排也多以純文字為主,僅配有幾張圖片潤飾,降低網站的檔案容量使開啟速度加快。


網路小霸王 蔓延校園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在每個人的童年成長過程中,幾乎都免不了遇到「小霸王」,小霸王或許仗勢著自己人高馬大,欺負身材瘦小的同學;亦或是仗著人多勢眾,壓迫並孤立其他的小朋友。日本知名漫畫《哆啦A夢》經常描繪此種校園暴力的故事情節,其中壯碩的男孩胖虎,就是典型的欺凌者,而最常被欺負的受害者正是漫畫主角大雄。

隨著科技進步,電腦、網路等傳播新科技成為兒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幾年的調查均發現,兒童使用媒體的情形已經改變,使用時間最多的媒體是電腦、網路,超越了電視。由於網路可讓使用者與他人進行互動,故也開始影響兒童的人際交往情形。過去存在於現實生活的兒童暴力行為,現在也開始出現在網路世界之中,甚至進而對兒童的日常生活造成更大的影響。


媒體異想世界中的宅男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宅男」,想必大家對此字眼並不陌生,更常會在報章媒體上見到它的延伸運用。「宅男」原是部分網站中的趣味用語,使用目的不過是讓人看來會心一笑罷了,但當其躍上主流媒體,在各式報導中出現漸頻之後,所影響的將不再是網路媒體中的區區小眾,而是廣大的媒體閱聽族群,也因此,宅男用語所引起的爭議也越來越多,甚至成為階級污名化的一種。


宅男的原意

宅男原始自日本「御宅族」(おたく)一詞,該稱呼最早出現於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於1983年所發表的漫畫專欄中,後經過多方的定義,御宅族逐漸有了較明確的解釋:它泛指一般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


部落格的商業氣息

文◎戴皖文(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前言

你部落格(Blog)了嗎?一句網路的問候語道盡了部落格的火紅程度,根據新華社的報導,2005年僅中國一地就有超過三千四百萬個部落格,比三年前的統計數字足足增加了三十倍,其背後更有一千七百萬主動積極,不求回報的部落客(Bloggers),源源不絕地提供豐富內容給讀者。


部落格充其量不過是個人網頁的集合,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網路旋風,部落客功不可沒,但是他們在網路表達意見的動機,往往缺乏改變世界的遠大企圖,其目的純粹只是為了和家人朋友互動,或結識新朋友。換言之,部落格應被視為新型態的個人溝通管道,用來維繫人際網絡,像是電話的功能,僅少數部落格的主要讀者超過作者身邊的親友。因此,我們常會在部落格上讀到小女孩的日記,談到心愛的寵物如何如何,她的動機發自內心,只談個人身邊的事物,就是這個道理。


新時代的文明病─網路沉溺症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人的休閒就是待在房間上網,甚至連上課或上班都不想去,成為所謂的「宅男」或「宅女」。「宅男」源自日文的「御宅族」,原本指對於動畫、漫畫、電玩等相關產品或動態極度狂熱者,但在台灣則變成整天不出門,不修邊幅在家上網的男生或女生。東海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黃聖桂表示,有些學生一看到電腦就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即使慘遭退學也無法克制。

學生上網沉迷甚至成癮的現象逐漸受到關注,東海大學公布最近的網路使用調查發現,接受檢測的781名學生,近兩成有沉迷傾向、兩成四有成癮傾向,並有54名學生向學生諮商中心報名參加治療團體協助擺脫網路沉迷或成癮帶來的生活困擾。依據美國統計資料顯示,如果一個人一個月上網時間超過144小時(平均每天約3~4小時),即可以被歸類為「不正常的行為」。上述所謂的「不正常行為」就是一般俗稱的「網路沉溺症」,也有人稱之為「網路成癮」。


不知不可的網路轉載守則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輕點滑鼠遨遊網際,其中總有許多讓網友怦然心動,忍不住想要擅自轉貼和他人共享的各種資源。此種未經原創者允許的盜用行為,尤以青年學子更甚之,因相關背景知識的不足,加上網路使用頻率繁長和貪其便利的心態,導致隨意轉貼、下載網路資源的錯誤舉動一再發生,如遭人檢舉,所要付出的罰責更是龐大,嚴重者甚會讓人傾家蕩產,不可小視。因此,學習如何正確的引用、轉載網路資源,對網友們來說實為相當重要的保身之技。

Web風暴 襲捲傳統媒體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創刊於1645年的瑞典「國內郵報」,是目前世界上仍在發行的最古老報紙,但從今年起,該報停止發行印刷版,改以網路電子報的型態重新出發。同樣的,紐約時報近年也因發行量下跌導致獲利裁損,發行人亞瑟‧沙茲伯格表示考慮停印紙本版,全面改為電子網路報。

無獨有偶,06年對台灣報業來說也是極為黯淡的一年,首吹夭折號角的大成報並不孤獨,回頭還有中央日報、台灣時報、星報和民生報緊跟在後,攜手走上停刊末路。令人猶恐的是,衰亡的不單只有報業,相同之狀況在其他傳統媒體如雜誌書刊也可見到。


性味盎然的網路小遊戲

文◎林宇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老師,這個遊戲很色,你不要打開!」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女生指著螢幕上的「男女渡河」遊戲,面色凝重地對我說。另一位女生也湊過來應和:「對,這個遊戲很變態!」

下課後,我好奇地點開此遊戲,畫面上出現Q版人物,有六人(3男穿著藍色泳褲和3女穿著粉紅色比基尼)站在岸邊準備搭船到對岸。遊戲說明則寫道,「智力大考驗!要幫三男三女渡河,船上最多只能坐兩人…必須維持男生人數不能大於女生人數,才能順利成功。」玩家如果失敗,會聽到一聲:「喔喔!(男音)」,畫面立即出現許多灰手印,三位男生流著口水、下體貼上「禁」字,配合「哈哈」、「免跑」的字眼;三位女生則是衣衫不整,臉上露出哀淒狀及「哇哇」的字眼。雖然畫面並未具體描繪身體性癥及性行為,但一看便知女生遭到性侵。難怪,小女生會說:「這個遊戲很色」。


新世代新語言-網路語言的興起

文◎許瓊文(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助理教授)


「粉高興ㄐ著本文跟各位分享ㄤ陸語言低偶見偶思,歡迎與偶交換意見」-by 火星文翻譯器
(很高興藉著本文跟各位分享網路語言的我見我思,歡迎與我交換意見。)


妙趣橫生的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的興起與背景,不一而定,從網路學術領域的研究趨勢來看,網路原本被認為是不利人際傳播的媒介,因為非語言線索減少,交談者彼此無法面對面,聲調、表情與動作的暗示都無從得知,但是表情符號的加入,讓非語言線索不成問題。早在1995年筆者在交大唸書的時候,就見識不少BBS的能人,用各種熟悉的標點符號或是特殊符號,創造出許多表情,最簡單的微笑「* v *」、流淚「T_T」、吐舌頭「:-p」,俏皮逗趣讓人會心一笑。


漫談網路交友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導言

「萱萱,跟妳說一件秘密,妳可不要告訴別人。我昨天在交友網站上認識一個網友,妳看他的照片,他長的好像劉德華,而且還是台大醫學系的高材生喔。我們還約好今天晚上要一起去烏來看星星,很棒吧!」


「小怡,妳忘記老師之前宣導的網路交友安全守則嗎?最好不要輕易和不熟識的網友見面,如果要見面的話,也要找個朋友陪伴。還有見面的時間不要選在晚上,應該要選擇白天,且見面地點應該選擇明亮、人多、交通方便的公共場所,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新制上路-細看網路分級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輕點滑鼠,透過網際網路,大眾便可輕鬆悠遊於豐富的網海資訊。網路的發明帶給人們快速檢閱資訊的便利,但在諸多正面功能下,色情、暴力等具傷害青少年與兒童身心健康的內容亦伴隨著無遠弗屆的特性而來,這樣的問題早在國際受到重視,例如美國「網路內容分級協會」(Internet Content Ration Association, ICRA)推動分級制已行之有年,而坊間也早有篩選網路內容的軟體工具供民眾選擇。國內則選擇以公權力介入,自去年(94年)10月25日起實行「網路分級」,前三個月為勸導期,爾後若未遵守相關規定,新聞局便以違反兒少法開罰。至此,台灣成為全球唯一強制網路分級的國家。

網路素養追追追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中國時報上月於頭版刊登報導指出,國內知名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佈告欄)站批踢踢的Hate板上有篇文章,筆者於文中撰述自己女友移情別戀的心情,由於文章內容露骨,且公佈當事人部分資料,導致後續回應文章多達上千篇,甚至有網友找出文中當事人的真實全名與照片連結並公佈於BBS看板上。雖然點燃火線的原作者發文澄清表示該篇文章為他所杜撰,但眾網友的討論仍然圍繞著首篇文章內容打轉,而原作之首篇文章更是被轉貼到各BBS的看板與網頁上。此事件經中國時報報導後,引發社會輿論軒然大波,除了中國時報的編輯策略遭到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及媒體改造學社等民間監督媒體組織的質疑與批評外,更值得家長與學校教師關注的是青年學子的網路素養問題。

網路「部落格」(Blog)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Blog是什麼?

你聽過Blog嗎?如果你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你可能已經相當熟悉且已經開始使用它了。Blog是一個網路用語的新創字,它是由WebLog(網路日誌)而來,國內有人翻譯為「網誌」,也有人直接音譯稱它做「部落格」,而使用者則稱為Bloggers(網誌作者,或稱部落客及博客)。Blog從1997年發展至今,全球網路上已有好幾百萬個Blog。


Blog有點類似於國內網路上的個人新聞台,也有點像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佈告欄)中的個人板。在屬於個人的Blog中,板主可在網路上寫日記,與其他眾多的網友分享心情,或是寫下自己對於各種事件的評論,及對其專擅領域的分析等。此外,他們還可以在自己的網頁中加入任何他們有興趣的超連結,藉此連結到其他網站。板主的個人言論,也能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與世界各地的讀者相連。


資訊時代的必學課題-淺談資訊媒體素養

文◎莊道明(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


一. 前言:終身學習時代來臨

廿一新世紀由於人類年齡壽命的延長,全球化發展的趨勢與終身學習教育理念的重視,資訊素養逐漸成為現代國民邁向資訊社會與知識經濟發展中,一項重要的核心能力。當前各國政府無不致力於推動教育改革,希望在教育鬆綁、提升教育品質與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目標下,使學生擁有更寬廣的學習空間與獨立學習能力。


在世新大學2002年慶祝45週年校慶舉辦的「知識經濟下—全球高等教育趨勢對談」中,夏威夷大學Hilo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Hilo) Stephen Worchel校長對於「各國高等教育的提升與改進之道」議題便說: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過去我們是將學習視為一種工具,但在未來社會學習應該視為一種目的。


e世代教師應備的媒體教學素養

文◎陳慶斌


教育界常流傳著:「要教給孩子的是釣魚技巧,而不是魚;要傳授給他們的是點石成金技術,而不是金塊成品。」在傳授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曾思考過傳授方法是否真適合孩子們?是否有達成教育目的?

資訊科技的進步,社會形成全球化、遠距化、網路化與數位化等趨勢,網際網路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教育面對環境如此重大的衝擊也必須轉型因應,以免與生活脫節。新的教育思潮,希望學生能主動且積極的學習,學習科技因而備受重視,除左右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深深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網路時代下的閱聽人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在二十一世紀後四分之一期間,一場以資訊為中心的技術革命,改變了我們的思考、生產、消費、溝通、生活等。……空間與時間,作為人類經驗的物質基礎,已經被轉化了。流動空間支配了地方空間,無時間的時間廢除了工業年代的時鐘時間。」Manuel Castells(石計生譯,2001年11月)


「網路」這個名詞的出現,似乎如同於蒸汽機的發明,帶來新的社會型態。從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於當下的閱聽人,正處於變革的年代。根據加拿大學者麥克魯漢(McLuhan, M)於1964年所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媒體的進步﹐影響並轉變了整個社會」,更進一步提出「媒介就是訊息」的說法。時至今日,這樣的概念延伸至「後現代」、「數位時代」,依然有其影響力。

網路媒體現象之分析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問題:何謂網路上癮?網路上癮症狀有哪些?應如何避免網路上癮的情形?

網際網路的熱潮在全球各地蔓延。根據多項報告指出,上網人口的普及率日漸增高,不少國家更將網際網路之發展列為重要施政之一,以期建立電子化的政府。所謂的資訊時代,可以說與網際網路這種新興媒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在讚嘆網路的多樣貌與便利性之餘,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係不容待緩,包括電腦駭客入侵、電子犯罪、網路色情、盜版等問題。由於網路空間的私密性與便利性,很容易吸引青少年族群,進而對個人的生理、心理產生影響,一旦上癮之後,甚至造成學業、家庭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因此,對於「網路上癮」此一新的文明病,必須有所認識以預防之。


網路分級制度的行與不行

文◎方念萱(政大新聞系副教授)


美國反安裝網路防堵(blocking)軟體聯盟Peacefire的成員曾經談及「防堵」背後的價值觀以及推演這類價值觀的邏輯,他說他之所以完全不贊成網路防堵過濾制度、網路禁令規定,因為防堵軟體恰巧增強了社會上兩種最不合邏輯的「價值」,第一種價值觀是但凡觸犯世俗良善(decency)標準的內容,就都是不道德的;第二,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十八歲以下的人,對他們另眼相待,而這不算是限制他們的自由。他認為這兩種價值都極其荒誕 ─ 所謂「合於良善風俗」,這根本是個始終變動的觀念,一向是隨時代風尚而變,沒有恆長的標準;而對十八歲以下的人強制管理,又正是年齡歧視的惡例。

從網路的斷裂談網咖

文◎陳豐偉(南方社區文化網路創辦人)


從網際網路(Internet)進入大眾的生活開始,網路在不同的族群間,就不斷產生新的「斷裂」,每個族群對網路有天壤之別的看法,彷彿是因為網路的出現才硬生生地將這社會撕成好幾瓣。


比如說,網路剛出現時,在不熟悉網路的中生代間,便產生「失語震撼」,因為不懂網路,沒有足夠的網路經驗,不敢對網路議題發言,或者乾脆憑著片面的瞭解,對網路進行全面的否定與批判。由於社會資源掌握在中年人手上,網路發展早期的失語震撼,讓台灣網路一直沒有很好的規畫,只能任由自由經濟的力量發展。

網路時代的媒體識讀管理

文◎周傳久(資深新聞記者)


在媒體通路越來越多,商業競爭更形激烈之下,這一代的兒童與青少年,面對歷史上可以同一時間接觸最多資訊的生活環境。許多覺察到媒體對兒童身心發展不良影響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無力感。不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免於不良內容的傷害,進一步可以有選擇性的做聰明的閱聽人。持續長時間看電視使兒童發胖抵抗力不足,聲光效果帶來光過敏現象(如皮卡丘噁心事件);電視暴力使兒童變得對現實環境中施加別人的痛苦比較沒有感覺,但又對周遭的環境更沒有安全感,行為也變得粗暴,更容易對父母的管教頂撞相向。有的節目更結合暴力與色情,再透過互動網路隨選視訊,變成三合一、三管齊下的殘害。(不久就要普及問世的數位互動電視一來,更使兒童暴露在數百個之多的頻道選擇之下)。這些收視行為也使兒童缺乏有意義的家庭互動、發展認知能力與想像力,不再花相當時間閱讀,最後形成人生只有娛樂、一切易得可以速成的價值觀。

大錯特錯不要來 污染兒童的心靈

文◎黃葳葳(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


「你願不願意跟我深交?」
「我和我女朋友的第一次,你想不想看?」
小學生依照老師的指定作業尋找動物的生活常識,在學校電腦教室上網輸入「動物」關鍵字,結果出現了動物、動物園,也出現了人獸相交的畫面。

青少年與兒童接觸網路色情的方式,未必是自願的。許多不肖業者會將帶有色情的信件透過網路寄至不同網址,這時往往造成收件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色情信件而直接接觸不當的資訊。


解析我國學生的電腦網路沈迷現象

文◎周倩(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


時間:半夜兩點
地點:某國立大學學生宿舍房間中
場景:四個室友分別安靜地面對著自己的電腦,雙手飛快的敲著鍵盤在網路上與人交談,他們交談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同一間寢室的室友…


網路會使人沈迷?

乍聽這個問題,許多人會覺得錯愕與不解。電腦網路這個二十世紀末的「顯學」,不是被政府及民間大力的推動嗎?我們唯恐大家不用不學,還怕有人用太多而沈迷於網路? 

的確,近幾年來電腦網路的熱潮在全球各地蔓延,電腦網路的普及度與個人使用網路的能力,似乎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及個人是否進入資訊時代的指標。當網際網路成為政府施政目標之一、社會大眾之追求項目之時,我們也發現,當網路逐漸地滲入人們生活的同時,它也逐漸地在形塑一個新的文化與生活型態。由於台灣的網路建設是從學術/校園網路開始,首先受惠於網路的是大專院校的師生們。然而,在網路風起雲湧的五、六年內,我們在大專校園內已漸漸發現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例如上述的場景實在令人不解:四個人明明轉過頭就可以面對面的溝通,但是他們卻寧願使用網路進行無聲的線上交談。另外的例子是一些大學生整天-只要是清醒的時候-都「掛」在網路上,幾乎完全荒廢了學業,甚至因此遭到退學的處分,這樣的現象實在讓人憂心。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網路謠言漫天飛 垃圾郵件信箱堆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從E世代到I世代彷彿只在彈指之間,這股全球性數位化的風潮正排山倒海的侵襲閱聽人,網路倍速性的成長,不儘徹底的顛覆傳統,更掀起另一股無法抗拒的隱憂,網路上身的時代要如何不跌入迷網中,成為當今不容忽視的新課題。


2000年8月25日美國華爾街驚傳股價詐騙事件,一名美國大學生利用網路媒體發佈假新聞,導致全球最大的光纖頻道介面卡供應商Emulex之科技股股價在開盤一小時內無端暴跌六成,其公司之執行長佛利諾不勝感慨的警告大眾不要輕信網路資訊。2000年7月18日報載偶像歌手孫燕姿因一篇「坦白從寬 孫燕姿是太妹」的報導,使得孫燕姿是太妹的流言立即在各BBS站上廣為流傳,經查證後發現原來是誤會。2000年6月18日台北一位蔡姓女者因不滿男友出國深造而以燃燒木炭法自殺,警方研判其可能透過網路得知引發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第三高自殺手法。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網路交友行為

沒有一種過濾軟體可以完全過濾不良網路內容,特別是兒少在交友網站、聊天室或用傳訊軟體(MSN、即時通、Skype等)和網友聊天內容,根據統計,97年間遭受網友性侵害的受害者中,近7成是未滿18歲的兒少,請家長務必留心孩子的網路交友行為,並教導孩子以下觀念:


1.網路上的身分很容易編造,不管孩子跟網路上的「朋友」已經交談過多少次,他們仍是陌生人,不能完全相信和網友間交談的內容。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兒童網路安全指南

使用網際網路是您的孩子必備的技能之一,網路雖然可以讓您的孩子學習更多知識,但也有許多不宜兒童發展的訊息是您的孩子隨手可得的,而且網路的匿名性也讓兒童易於在網路上進行不適當的互動。因此,當您的孩子要求使用網路時,請務必多加注意。遵守以下的幾項守則可以使您安心讓孩子們使用網路:


1.網路上可能有色情、暴力等成人取向的資訊,為了讓您的孩子能使用一個乾淨無害的網路空間,請教育您的孩子盡量不要開啟這類資訊。並且經常檢查您孩子的連線記錄,以便了解未成年的孩童是否瀏覽過不應觀看的網頁;您或可選擇啟用瀏覽器中的分級警告器,以遠離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