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社論:網路成癮潛藏問題嚴重 應加強防治導入正軌

【2012.07.28/青年日報】


全球熱銷電影「蝙蝠俠」系列最新作品「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二十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首映會時,二十四歲的博士班研究生詹姆斯霍姆斯衝進戲院持槍掃射,造成現場無辜觀眾十二人死亡與五十八人受傷的慘劇、震驚全球。兇嫌在行兇過程以「蝙蝠俠」上一集作品中的反派要角「小丑」自稱,因此,學者專家研判,兇嫌可能在虛擬世界中沉迷太深,以致做出嚴重背離社會規範的行徑。研究顯示,網路成癮者的妄想意識和精神症狀傾向較高,可能提高攻擊的危險性;愈想從網路遊戲解禁慾望,而愈容易網路成癮。

兇嫌自稱的「小丑」,是電影「蝙蝠俠」劇中的大反派,嗜好混亂場景,並視殺人、爆炸與動亂為樂,是「蝙蝠俠」的頭號的敵手,最後為「蝙蝠俠」所終結。兇嫌選在「蝙蝠俠」新片上映首日大開殺戒,當非臨時起意,可能係要給「再現江湖」的「蝙蝠俠」,一個「迎頭痛擊」。兇嫌真正的行兇動機究竟為何?依據美國司法調查程序,至少需半年的時間追查。而此事件的發生,也凸顯年輕人在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之間的反差,除造成嚴重脫序的不法行為之外,且有愈來愈多的案例顯示,網路成癮確實已成為新世代的一大問題,值得正視。

事實上,奇幻電影、電動玩具與網路世界,充斥各項虛擬情節與元素,各種角色與劇情不需要講求合理更不必合法。因此,愈是離奇荒謬、不可思議的情節,愈能滿足虛擬世界的參與者。特別是虛擬世界的暴力行為從不設限,生命可以恣意滅毀,又可以輕易重生,很容易因沉迷其中,而逐漸解離在現實社會中所須遵循的法治價值,與對生命的尊重。此刻若無法適時抽身,辨明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的差異,而將虛擬世界植入現實生活中,就很容易自我麻痹,終致失控,甚或做出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近年來,網路發展快速,民眾享有資訊社會的高度便利,更構築新世代成為「網路世代」,而每天所花費的上網時間相當可觀。根據調查,大學生每週上網時間至少在二十二小時以上,以致網路已成為新世代無法抽離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伴隨資訊科技的持續進展,上網飆速不斷提昇,也就更加深新世代對網路的依賴程度;「低頭族」、「網路成癮症候群」亦更形嚴重。然此一問題並非我國所獨有,亦為現代化國家共同面對的趨勢,雖然衍生問題僅數年時光,但其傳染性與嚴重性,卻不容小覷。


過去幾個月來,我國就發生幾件驚悚的「宅男殺人事件」。其一是兩名赴日本遊學的女大學生,被一名也在日本遊學並具有「宅男」特質的我國男學生所殺害;其二是一名已考上電視臺主播的聯合大學女畢業生,被一名要電話不遂的「宅男」型同學殺害。這兩起「宅男殺人事件」,案發的地點分別在日本與臺灣,但同樣凸顯「宅男殺人」的特質。兇手殺人的動機與手法殘暴,幾與前述美國「小丑」屠殺事件相同,無不顯現當今「網路成癮者」所潛藏問題的嚴重性,對無辜民眾的安全,帶來難以預防的危險性;至於其他「網路成癮者」較輕類型的犯罪,更不勝枚舉。


基本上,網路已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自不可能禁絕,但「網路成癮者」對社會安全所帶來的傷害,相關單位則不可不積極防杜。首先,在新世代社會化最重要機構的中小學,不能只教如何上網,而應教育如何正確認識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的根本差異,避免網路成癮等。根據教育部委託民間學術團體研究發現,有五分之一國中生、三分之一高中生都有網路成癮現象,顯示問題嚴重性,且已到必須採取積極防杜之策。

再者,需積極建置網路成癮者的防治網絡,適時協助瀕臨偏鋒的網路重度使用者,避免走上最後一里路。韓國迄今已成立一百四十個網路成癮預防與諮商中心,在一百間醫院成立治療中心,並已培訓超過一千名專業人員,形成全國性的防治網絡。我國雖是全球著名的資訊產業重鎮,但在網路成癮者的防治工作上,仍處於起步階段,亟待迎頭趕上。

網路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發明,但如何避免網路成災,衍生對社會與無辜者的傷害,則需加緊網路教育與防治網路成癮,俾使現代人可以享有網路之便,避免網路之禍。是以,除欣見我國首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成立;更期盼父母對子女使用電腦需進行時間管理,將電腦放在公共空間,協助孩子養成運動習慣,逐步減少網路使用量,並用協議代替強制禁止,避免青少年成癮。



全文轉引自:http://news.gpw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