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網路謠言漫天飛 垃圾郵件信箱堆

文◎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從E世代到I世代彷彿只在彈指之間,這股全球性數位化的風潮正排山倒海的侵襲閱聽人,網路倍速性的成長,不儘徹底的顛覆傳統,更掀起另一股無法抗拒的隱憂,網路上身的時代要如何不跌入迷網中,成為當今不容忽視的新課題。


2000年8月25日美國華爾街驚傳股價詐騙事件,一名美國大學生利用網路媒體發佈假新聞,導致全球最大的光纖頻道介面卡供應商Emulex之科技股股價在開盤一小時內無端暴跌六成,其公司之執行長佛利諾不勝感慨的警告大眾不要輕信網路資訊。2000年7月18日報載偶像歌手孫燕姿因一篇「坦白從寬 孫燕姿是太妹」的報導,使得孫燕姿是太妹的流言立即在各BBS站上廣為流傳,經查證後發現原來是誤會。2000年6月18日台北一位蔡姓女者因不滿男友出國深造而以燃燒木炭法自殺,警方研判其可能透過網路得知引發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第三高自殺手法。


誰在網上 e化你的世界

「You've got a mail!」一部好萊塢式的浪漫愛情片「電子情書」,不儘傳達了e世代的新愛情法則,也表述了閱聽人上網的目的──收發電子郵件。根據今年八月份蓋洛普公布「台灣地區網際網路市場趨向研究報告」顯示,在國內十二歲以上的人口中有46%曾上網,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所需資料或網站,其次就是收發電子郵件。


在0與1單純的二個數字所構築的網際網路世界中,不儘所有的事件皆數位化,而其所衍生而出的虛擬世界卻不是0與1二個數字般簡單。在現今生活中,有許多人習慣一打開電腦就先上網查看電子郵件,電子郵件的即時性與無遠弗屆等特質(詳如表一),不儘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好幫手,也成為企業開發商機的最佳行銷工具。


如果每天約有80%的網路使用者上網的目的是為了收發電子郵件,則網站就彷彿等於是一個大型的公佈欄或媒體,而email則代表個人信件,自然而然衍生出無窮的商機或成為八卦交流站。有許多人每天不見得會去打開家中的信箱,但卻已習慣上網收發信件,促使電子信件無形中成為企業顛覆傳統行銷途徑的最佳方法,同時也成為網路謠言的滋生處。



商機在裏面 垃圾信自然來

九月號的動腦雜誌報導指出,根據Forrester市場研究公司指出電子郵件行銷業市場總值將從1999年的1.56億成長為2004年的48億元,屆時每年利用網路行銷的電子郵件也將增加到2000億封。綜合國內ISP業者的統計數據,網路使用者每天總計約收發2470萬封電子郵件,其中有高達90%皆為垃圾郵件,約占去電子信箱85%的總儲存空間。如果一個人每天收到約100封的電子信件,其中有90封以上皆是塞爆電子信箱的垃圾信件,他每天需花多少時間去砍掉這些信呢?累積一年的時間則相當驚人。這個未經收件者同意,卻四處流竄各個電子信箱,且內容大多是以促銷商品或藉以散播廣告、情色等為主的垃圾郵件(SPAM),不僅已造成網路頻寬與儲存空間等資源浪費,令人為之恐慌的是其附件檔常夾帶病毒,已嚴重危害到個人或企業網路。


「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打開信箱後會收到什麼東西,對於社交生活貧乏的人而言,垃圾郵件都可能為他帶來驚喜或咒罵的樂趣。」聲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沅海談及其對垃圾郵件的看法,他表示電子郵件已成為企業達成一對一行銷的最佳途徑,廠商為把市場打開,採取到處不限目標的發廣告信,不論是發送實體信件、DM、email….等皆只能以量取勝,無法知己知彼,除了會引起反感還會產生負面行銷效果,但必竟「虛擬的垃圾信件」要比「實體的垃圾信件」容易處理。他認為電子郵件雖很重要,但缺乏有系統的規劃與管理,電子郵件並非白吃的午餐,如果隨意的濫用它,將會導致大家都倒楣。



網路殺手 小心當掉你的電腦

「網路安全殺手」與「網路十大罪狀」榜上有名的垃圾郵件可說是實施垃圾不落地的最佳典範,它不只能使網路陷入動彈不得的境地並擁有大量擴散病毒、傳遞謠言的本領,除此之外,它還具有當掉電腦和浪費時間的特質。面對這個e世界的全民公敵,不禁使十多家網路公司和網路消費者協會要共同催聲制定「反垃圾郵件法」,對各大企業而言此棘手程度可不輸台北市實施垃圾不落地。


聲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沅海表示要防制垃圾信件,就需創造「電子郵件工程」這門學問,即指需具有「選擇機制」、「回饋機制」與「管制機制」。好比電視節目爛,觀眾自然不看電視,廣告商也就不會登廣告,這就是一種自由選擇機制,同理,收視率則是一種回饋機制,讓好的節目可以獲得高廣告收入和製作費。故未來不妨利用上網看廣告可賺錢的行銷手法或上ISP登記想看的廣告信件類別(例如:租屋廣告)或是利用收信密碼等方法來杜絕垃圾郵件四處漫延。



網路說八卦 e起來

2000年8月國內外網路上傳言易利信推出免費送手機活動,網友只要將信件傳送給8個人,即可免費獲得一支T18的手機,若發送給20個人則可免費獲得R310W WAP的手機,經易利信公司證實其並未舉辦此活動。在影劇新聞上,網路更大量散佈知名偶像歌手蔡依林在紐約留學驚傳遭輪暴,經證實純屬謠言。


俗話說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就像個菜市場,網路這新興媒體可好比三姑六婆俱樂部,不論是真心話還是假傳聞,經過轉貼再轉貼、轉寄再轉寄,管它白函、黑函還是灰函,經過網友這一傳百、百傳千的加油添醋,其殺傷力可不容睥睨。


在網路上發表個人言論、造謠亦或是漫罵,因網路發言者皆可用假名發表,在不用負責任之下,網友皆可過度的濫用新聞自由,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反正冤沒頭、債沒主,網路傳聞也就愈演愈烈,宛如一齣肥皂劇,謠言可從藝人八卦、企業謠言轉為對個人的人身攻擊,其已成為「利己」或「利私」的最佳管道,因目前政府尚未有一套具體的管理約束方法,無端被波及者只好自認倒楣。


「前陣子我收到一封很有趣的電子郵件,內容大致是說在過馬路時紅綠燈讀秒機上的行人在每21次就會有一次會跌倒,自從看到這封電子郵件後,我每次開車停紅綠燈時就會不經意的看讀秒機上的行人是否有跌倒,但到目前為止我都未看到他跌倒過。」聲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沅海談及其對網路謠言的看法,他表示對於不具名的電子郵件通常其可信度約略只有二、三成,採取半信半疑的心態是不可避免的,若此信件具名對其信任度可就會相對提高,他認為對於網路謠言的流傳往往是牽涉到個人價值觀與道德的判斷,未來之杜絕方法應可採取認證機制,即凡信件不具電子身份證,無法查證發信者,皆應控管其流傳轉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電子郵件就好比一刀的兩刃,不論是垃圾信件或是網路謠言傳聞,當企業或個人在享用高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時,同時也無可避免其所挾帶的隱憂。謠言止於智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好留給聰明的網路使用者去判斷,勿隨之起舞為杜絕網路謠言之原則。


「電腦的主人只知一味的上網打屁聊天,卻忽略與真實世界的溝通,因電腦長期未能發揮其本身更高階且具深度的功能,加上網路充斥各種無聊資訊,因此決定要離家出走.....」這是一支名為「電腦出走篇」的廣告內容。在網路世界倍速性成長的此刻,面對幾乎被e媒體一網打盡所構築的虛擬世界,其善惡美醜樣樣皆具且不輸真實世界,留給整個社會與網路使用者許多值得省思的課題。